行业要闻

以 “性” 诱 “虫”,以 “智” 护农: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引领绿色植保升级

发布时间:2025-09-16

昆虫性诱测报仪

在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绿色” 与 “精准” 已成为核心追求。传统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不仅易造成农产品残留、破坏生态平衡,还难以精准应对害虫发生动态,导致防治效率低下。而新普惠自主研发的昆虫性诱测报仪,以昆虫生物学特性为核心,融合智能化技术,构建起 “靶向诱捕 - 智能识别 - 科学决策” 的绿色植保新路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关键动能。



一、传统植保困境:为何需要 “精准化” 破局?

长期以来,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面临多重挑战,成为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瓶颈:



  • 监测精度不足,数据可信度低:传统人工巡查依赖经验判断,易因 “视觉盲区” 或 “症状滞后” 漏判虫害;普通诱捕设备多无针对性,诱集非目标昆虫,导致监测数据失真,无法为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 化学依赖严重,生态代价高:为快速控制虫害,部分种植者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加农产品安全风险,还会杀死害虫天敌、污染土壤与水源,破坏农田生态链,形成 “害虫抗药性增强 - 农药用量增加” 的恶性循环。

  • 人力成本高企,效率低下:传统监测需人工定期田间记录、统计虫情,耗时耗力;尤其在大田、果园等大面积种植场景中,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易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二、技术核心:昆虫性诱测报仪的 “双重优势”

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的突破,在于将 “昆虫性信息素的靶向性” 与 “AI 智能化的高效性” 深度融合,彻底革新病虫害监测模式,实现 “诱得准、认得清、分析透”。



1. 靶向诱捕:只 “盯” 目标害虫,数据更精准

设备以高纯度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为核心诱源,直击昆虫繁殖期的生物学特性 —— 雄虫对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具有极强的趋性,因此能精准诱集特定靶标害虫(如针对稻纵卷叶螟的性信息素仅诱捕该虫雄虫),完全不受其他昆虫或环境因素干扰。
同时,设备配备标准化性诱剂接口,可根据不同作物的靶标害虫(如果园的食心虫、蔬菜基地的小菜蛾)快速更换诱芯,灵活适配多样化种植场景,确保监测数据的专一性与可靠性。



2. 智能赋能:全程自动化,监测更高效

依托物联网、AI 图像识别与自动化控制技术,设备实现从 “诱集” 到 “分析” 的全流程无人值守:



  • 自动成像与识别:内置 1200 万像素工业相机,可定时对诱集的虫体拍照;结合 AI 图像识别算法,能自动完成虫体分类、种类鉴别与精准计数,有效排除枯叶、杂质等干扰,杜绝误报,解决 “人工识别难、计数不准” 的问题。

  • 远程实时监测:配备 4G / 以太网物联网模块,虫情图像与设备状态数据可实时上传至物联网平台;用户通过网页或手机端即可远程查看田间虫情动态,无需实地奔波,大幅提升监测效率。

  • 数据驱动决策:平台自动生成虫情变化曲线与数据分析报告,清晰呈现害虫发生趋势,帮助植保人员精准判断防治适期、评估防治效果,为 “按需防治”“精准用药” 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盲目防治。



三、硬核保障:适配野外的 “稳定耐用” 设计

作为长期工作在田间、果园、林地等野外环境的设备,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在硬件设计上充分考虑实用性与稳定性,确保长期可靠运行:



  • 抗逆性强:整体采用镀锌喷塑材质,表面无尖角锐边,焊缝牢固,具备防雨防尘功能,可抵御风吹、雨淋、日晒等恶劣环境;总体高度 2 米,诱虫口高度 1.2-2.0m 可调,适配不同作物的生长高度。

  • 持续供电:搭载 60W 太阳能板 + 12V40AH 锂电池供电系统,即便在无电网覆盖的偏远农田,也能保障设备连续工作;同时采用超低功耗设计(运行功率≤11W,待机功率≤6W),设计寿命≥5 年,降低后期运维成本。

  • 安全便捷:绝缘电阻≥2.5MΩ,配备漏电保护装置,保障野外使用安全;集虫装置规格为      φ170mm×100mm,配备自动清虫机构与自动翻转清虫功能,拍照后可自动清除虫体残留,减少人工维护频率;高压电网击杀电压 4000V±500V,采用下端悬空设计,避免虫体堆积影响监测效果。



四、场景落地:全领域守护绿色农业

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凭借 “精准、智能、绿色” 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农业场景,成为不同领域病虫害防治的 “核心装备”:



1. 大田作物:守护粮食安全的 “监测哨兵”

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大规模农田中,设备可精准监测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铃虫等迁飞性、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动态。通过实时数据反馈,为区域化统防统治提供决策依据,避免虫害大面积扩散,保障粮食产量与质量。



2. 经济作物:保障品质的 “绿色屏障”

在苹果、柑橘、梨、桃等果园及茶园中,针对食心虫、卷叶蛾、茶小绿叶蝉等影响果品、茶叶品质的害虫,设备可实现定点监测。指导种植者减少农药使用量,精准把控防治节点,助力打造绿色、有机的经济作物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 设施农业与生态场景:多元适配的 “全能助手”

  • 蔬菜基地:在规模化蔬菜种植基地与设施大棚中,持续监测小菜蛾、斜纹夜蛾、豆野螟等害虫的发生高峰,推动蔬菜绿色防控与减药增效,保障 “菜篮子” 安全;

  • 林业生态:应用于森林公园、苗圃、城市绿地和生态保护区,监测美国白蛾、松毛虫等林业害虫,同时可用于昆虫多样性调查与生态研究,兼顾植保需求与生态平衡维护;

  • 科研推广:作为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及植保站的研究工具,用于害虫发生规律研究、农药药效试验评估,以及新技术、新诱芯的示范推广,推动植保技术创新;

  • 智慧农业:作为前端智能感知设备,无缝接入省、市、县各级智慧农业云平台或数字农场管理系统,实现病虫害数据的实时可视化与大数据分析,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

  • 有机认证基地:完全符合有机农业、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的认证标准,其物理诱捕方式无需化学农药,为生产过程提供可靠的虫情管理记录,助力农产品通过认证,提升品牌价值。



五、绿色价值:从 “虫情监测” 到 “生态共赢”

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植保的技术痛点,更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中展现出深远价值:



  • 减药护生态:全程采用物理诱捕 + 智能监测模式,无需化学农药参与,从源头减少农药残留与生态污染,保护害虫天敌,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契合绿色农业、有机种植的发展需求;

  • 降本提效益: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降低人力成本,精准的虫情预警避免盲目用药,减少防治成本;同时保障农产品品质,助力种植者获得更高的市场收益;

  • 推动农业转型:通过长期积累的虫情数据,为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推动病虫害防治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变,助力现代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从利用昆虫性信息素的 “自然智慧”,到融合 AI 与物联网的 “科技力量”,新普惠昆虫性诱测报仪不仅是一款植保设备,更是绿色农业发展的 “技术标杆”。未来,随着这类智能装备的广泛普及,将进一步推动病虫害防治从 “被动应对” 向 “主动预警”、从 “化学依赖” 向 “生态防控” 转型,为守护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农业体系贡献重要力量。

 



icon1
源头厂家
icon2
按需定制
icon3
招标授权
icon4
免费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