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滴灌肥技术制度
发布时间:2020-08-14
一、滴灌施肥系统选择:不同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应当根据地形、水源、作物种类、种植面积进行选择。水肥一体化.果园一般选择微喷施肥系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自动灌溉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注肥泵;大田经济作物栽培、露地瓜菜种植、保护地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施肥装置保护地一般选择压差式施肥罐、
文丘里施肥器或注肥泵。
二、肥料的选择:用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系统施用的底肥包括多种化肥和有机肥。在追肥方面,可选择符合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作物专用尿素、冲施肥、氯化铵、碳酸氢铵 、硫酸钾 、硫酸铵 、氯化钾、磷酸二氢钾等可溶性肥料,应当注意滴灌追肥的肥料品种必须是可溶性肥料。这些肥料杂质较少、纯度较高 ,均可用作追肥,溶于水后不会产生沉淀,同时一般避免使用颗粒状复合肥。水肥一体化设备.补充磷素一般采用追肥方式 ,补充微量元素的肥料一般不与磷肥同时施用。
三、施肥制度确定:氮磷钾比例、总施肥量及底肥 、追肥的比例 ,应根据地块的肥力水平、种植作物的需肥规律及目标产量,确定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制度。由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和传统施肥技术存在显著的差别,滴灌施肥的用肥量为常规施肥的 50-60%。整地前施入底肥,追肥次数和数量则按照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肥特性而确定,这样实施滴灌施肥技术可使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
四、滴灌制度确定:灌水定额根据种植作物生育期的降水量和作物的需水量确定。保护地滴灌施肥的灌水定额应比大棚畦灌减少30-40% ; 露地滴灌施肥的灌溉定额应比大水漫灌减少50%。灌溉定额确定后,灌水时期、次数和每次的灌水量应当依据降水情况、作物需水规律及土壤墒情而定。
五、滴灌施肥操作:滴灌施肥的程序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先用清水进行湿润,再灌溉肥料溶液,最后还要用不含肥的水清洗灌溉系统。施肥时要掌握剂量,控制施肥量,以灌溉流量的 0.1%左右作为注入肥液的浓度为宜,过量施用可能会使作物致死以及环境污染。正确的施用浓度,如灌溉流量为 750m3/h㎡,注入肥液应为750 L/h㎡。施肥过程中,注意必要时要分离,固态肥料需要与水混合搅拌成液态肥,一般达到肥料溶解与混匀,而施用液态肥料时不要搅动或混合 ,避免出现沉淀堵塞出水口等问题。
六、配套技术:为挖掘生产潜能、充分发挥节水节肥优势,应用生态调控、优良品种 、病虫害绿色防控 、二氧化碳施肥 、生物反应堆、膜下滴灌、土壤消毒等新技术,作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的配套技术,从而有效改善作物品质、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上一篇:水肥一体化的功能和特征
下一篇: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