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提高新技术 新设备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0-12-23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起到节水、节肥的作用,而且还能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因过度施肥对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最近几年,随着政府对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高度重视,使该项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水肥一体化基础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时间还相对较短,且推广面积不大,农业科研单位对该项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水肥一体化.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作物的相应技术指标,但是还不够细致,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例如:不同区域(平原和山区等)对不同作物适宜的土壤墒,田间管带铺设的间距及不同作物整个生育期适宜的喷、滴灌次数和施肥量等参数研究的还远远不够,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参数,才能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育阶段,确立它的浇水量和施肥量, 水肥一体化技术工程.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
二、土地分散承包经营占的比例大, 影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低,大多数都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但种植规模较小,而且所种的作物品种也是多、乱、杂,无法统一进行田间管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沿用落后的栽培管理技术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一些大型的现代化机械设备无法在小的田间地头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只有成方联片的安装,大面积使用,才能节约成本,更好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对一些种植规模较小的散户,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效能。同时,很多农村比较贫困,一些农户的经济实力比较差,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前期安装灌溉设备,水肥一体化技术设备.老百姓在没有亲眼看到效益的前提下,是不会投资这项技术的, 因此影响了水肥一体化的推广进程。
三、农民对该项技术的优势缺乏足够的认识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而且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在没有看到增产、增效的前提下农民是不愿意提前投入的。况且大部分农民的认识还上升不到节能环保的层面,更甚至一些农民认为地下水是不用掏钱的,大水漫灌很正常,因此接纳此项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四、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支持还远远不够
在几年受益情况下, 田间收益大大提高,但老百姓在短期没有看到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前期的这部分资金投入还是持怀疑的态度,舍不得掏腰包,怕亏了本。近几年,河北省政府对于水肥一体化项目给予积极的支持,但是,对于示范推广的经费相对较少,应加大对农民购入设备的资金补贴,减少他们的前期资金投入,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