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天文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1-08-26

天文馆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


空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161.jpg



       耗资6亿元、历时4年建成的全球最大天文馆上海天文馆近日正式开馆,令天文爱好者和博物馆爱好者兴奋不已。 近年来,随着各地博物馆的建设,更多的人可以体验到文化科学知识的魅力。 但这些地方都是公共场所,随之而来的室内卫生和空气质量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受到关注。 那么,藏品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


  对于一些公共场所,如人流密集的购物场所,客流高峰期购物者较多,造成二氧化碳严重超标。 对于新装修的环境,如果建筑本身通风不好,或者建筑装饰材料质量不好,也可能造成甲醛或苯系物超标,严重污染室内环境。


  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污染严重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很多,长期没有清洗干净,导致空调风管内形成大量污染物。 长时间运行后,室内空气质量会急剧下降,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3、中央空调系统新风输入不足


      根据国家规定,公共场所新风量最低应达到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以解决密闭空间造成的空气质量问题。 有的经营者为了节省运行成本,将新风量关到很低,甚至完全关掉,造成空气流通不畅,室内不能交换新风,不能排出有害气体,造成室内 空气污染。


      此外,环境中影响展品和文物保存的因素很多,如小气候、空气质量、噪音、光照等,如果这些因素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文物的保存。甚至影响访问。 参观者对展览的体验。 为减少影响文物保护的不良因素,同时为观众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国家制定了图书馆、博物馆、博物馆卫生条件标准。 画廊、展厅等场所。 对场地的室内温度、空气质量、噪音和照度进行了调节。



空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长图_al02.jpg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绿色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博物馆安装和应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实时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对馆藏的影响,向参观者展示一个良好的室内环境。 蓝屋博物馆室内环境监测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对馆内温度、湿度、光照、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碳、VOCs、甲醛、噪音、氧气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 博物馆,并采集需要的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终端和显示终端,以便管理人员和参观者可以通过监控终端和多媒体显示屏查看环境数据。


      做好博物馆图书馆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有助于建立“稳定、清洁、安全”的室内收藏环境。 环境监测系统的部署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这对博物馆来说是有效的。 环境管理、监测、评估和监管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发现和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和展品的有害影响,为打造智慧收藏环境提供良好的帮助。


空气网格化在线监测系统-长图_01.jpg


icon1
源头厂家
icon2
按需定制
icon3
招标授权
icon4
免费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