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系统系统特点
发布时间:2021-08-28
智能灌溉系统系统特点
基于NB-IoT的智能灌溉系统:远距离传输,超低功耗
中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约20亿亩,NB-IoT技术与传感器的结合,可以满足辽阔的耕地面积、多变的自然环境场景下的农业无线联网应用需求。NB-IoT技术拥有低功耗、广覆盖、低成本、大容量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农业物联网的痛点,为未来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LOAR的智能灌溉系统:远距离传输,超低功耗
智慧灌溉系统将传感器采集到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空气湿度、光强等实时环境数据,通过四信无线LoRa终端、LoRa智能网关组网的无线网络传输到智慧云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电磁阀、泵的远程控制,然后再结合专家决策系统的支撑,实现自动或手动灌溉。
基于GPRS的智能灌溉系统:远距离传输,超低功耗
从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传感器节点软硬件设计,传感器网络与灌溉管网的部署,GPRS通信设计以及传感器埋深模型的设计等方面构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与GPRS的灌溉系统.从而实现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灌区作物生长的环境参数进行远程实时动态监测,在客户端以GPRS无线通讯方式进行远程数据获取,并针对分析结果及系统设定对灌溉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系统构架:
农业物联网大田信息采集可分为地面信息采集和地下或水下的信息采集两部分:
1、地面信息采集:
(1)使用地面温度、湿度、光照、光合有效辐射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当农作物因这些因素生长受限,用户可快速反应,采取应急措施;
(2)使用雨量、风速、风向、气压传感器可收集大量气象信息,当这些信息超出正常值范围,用户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如:强降雨来临前,打开蓄水池蓄水口做储水准备和大田排水系统开启排出大田多余水量。
2、信息采集:
(1)可实现土壤温度、水分、水位、氮磷钾、溶氧、PH值的信息采集。
(2)水源、水位、水质的监控。
(3)检测土壤温度、水分、水位是为了实现合理灌溉,杜绝水源浪费和大量灌溉导致的土壤养分流失。
(4)检测氮磷钾、溶氧、PH值信息,是为了全面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准确指导水田合理施肥,提高产量,避免由于过量施肥导致的环境问题。
3、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是指安装摄像机通过同轴视频电缆将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实时得到植物生长信息,在监控中心或异地互联网上即可随时看到作物的生长情况。
4、报警系统:
用户可在主机系统上对每一个传感器设配设定合理范围,当水源、地面、地下或水下信息超出设定范围时,报警系统可将田间信息通过手机短息和弹出到主机界面两种方式告知用户。用户可通过视频监控查看田间情况,然后采取合理方式应对田间具体发生状况。
系统配置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
(1)地面配置:温度、湿度、光照、光合有效辐射、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等设备;
用途:监控和采集环境参数,并提供相应的对应措施。
(2)水源配置:水位、氮磷钾、溶氧、PH值等设备;用途:用于实时监控水位和水质。
(3)土壤地下:土壤温度、水分、氮磷钾、溶氧、PH值等设备;
用途:用于实时采集在作物生产中,影响其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参数。
2、执行设备配置:中央智能控制器、智能控制器;用于分析和控制灌溉系统。
3、无线传输系统:用于远程无线传输采集数据。
4、视频监控系统:查看作物实时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及园区大棚监控。
5、软件平台:远程数据实时查看功能;自动化控制功能;各类预警功能;
6、供电设备:依靠太阳能板供电,无需外围供电。通过有线连接土壤温湿度传感器、电磁阀传感器等,从而获取数据传送云端。
上一篇:物联网大田智能灌溉系统的介绍
下一篇: 叶面湿度传感器的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