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土壤温度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15

土壤温度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


大图-土壤蒸渗仪.jpg


  

影响营养转化和吸收

      土壤温度对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例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的土壤温度范围为 28 至 30°C。 土壤温度过低会导致土壤缺氧。 当旱作遇到低温时,作物对钾的吸收显着减少。 因此,施用钾肥对旱作抗低温有很好的效果,低温时部分作物对磷的吸收会减少。 因此,在寒冷的土壤上要注意补充磷肥。


  影响土壤肥力

      温度变化对矿物的风化作用有显着影响。 能促进矿物质的分解,增加养分。 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在炎热季节(24℃以上)活跃,促进有机质矿化,使土壤养分有效。 温度的升高加强了气体扩散的作用,昼夜温差的变化使气体随热膨胀和收缩,可以加速土壤空气的更新。 温度对水的运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影响种子发芽

      农作物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土壤温度。 各种作物种子发芽的平均土壤温度为:小麦、大麦、燕麦1~2℃; 小米6~8℃; 玉米10~12℃; 大米、高粱、荞麦12~14℃。 种子发芽率随着平均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因此在作物播种后要注意天气变化。


  影响作物根系生长

        一般在2~4°C时,作物的根系开始发育较弱,10°C以上时根系更活跃。 当温度超过30°C时,根系生长受到阻碍。 各种作物根系生长最适宜的土温是:豆科作物22~26℃; 冬小麦、春小麦12~16℃; 玉米24℃左右; 红薯18~19℃; 成年苹果树根在平均土温 2 ℃下可稍生长,7℃下活跃,21℃下生长*; 茶树根温10-25℃。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马铃薯在10厘米左右的土壤温度为5~7°C时开始发芽。 当土壤温度在10~20℃时,幼芽会迅速出苗。 春小麦苗期适宜生长的土壤温度范围为20~24℃,后期为12~16℃。  ℃较好; 冬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温度比春小麦低4℃左右。 地温24℃以上虽然能抽穗但不成熟。 主要作物旺盛生长所需的土温为:春小麦16-20℃; 冬小麦12-16℃; 玉米24-28℃; 棉 25-30℃。


土壤蒸渗仪-长图_低像素.jpg



icon1
源头厂家
icon2
按需定制
icon3
招标授权
icon4
免费安装